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

音響好好玩--平衡式喇叭擺位法(四)

作者:向精業

辦了兩次的聚會後,相信參加過的朋友,可以知道真實情況及操作方式,而沒有參加的朋友,看了先前的討論串也應該有所意會,有了這個基礎,接下來講平衡式擺位法的實際操作方式:

一、一般在家若是沒有獨立的空間,或是沒有太大的空間可以移動喇叭,這時就要利用to in,to in是增加喇叭後部的空間,讓聲音可以有較大的空間來延伸,且聚焦會比較好些。作法是先將喇叭四周在不影響生活動線下,儘可能的淨空,劃定一個喇叭可以動的區域,就在此空間內來動。若是兩邊空間不一樣,那儘量吧。

二、先找喇叭周圍空間小的或是近聽下比較不清楚的來,因為這個喇叭的聲音,通常下會比另一個來得「悶」些,也可說不清楚些,當然也有例外。先關掉另一個喇叭的聲音,用比較簡單的音樂,如樂器獨奏或是獨唱的唱片,聽熟它,不需全曲,大概1~2分鐘的片段就好,最好用市面上所稱的發燒片,因為它的錄音通常會好一些,也比較清楚。放音樂,聲音大一點點沒關係;蹲在喇叭前,手把著喇叭下部,頭稍微向上,眼睛好像看著喇叭中(高)音單體,若能閉上眼睛最好,一邊微微移動喇叭,一邊聽,前後左右轉角度聽;在範圍內聽到最清楚時,就定在那個位置。聽的時候要注意,喇叭最上端及最下端畫面的盡頭,若是畫面最大時就對了,一般人對中高音比較容易注意,沒關係,先聽中高音,覺得清楚後,再把注意力放在低音(超低音)上,稍微動一下聽低音的變化,感覺畫面的大小。

三、一個喇叭擺定後,用尺量一下它與周圍牆的對應關係,訂定中軸線,然後在對應端把另一喇叭擺對稱,包含與周邊距離及角度。中軸線是以皇帝位或是聆聽位置為基點。

四、同時開兩個喇叭的聲音,把聲音調到左右音量一致,然後做前面的動作,蹲著,一樣手把喇叭,聽,這時就比較難一點了,要聽此喇叭最清楚的位置,同時要感覺另一支喇叭的聲音畫面;先把注意力擺在此喇叭,清楚的位置找到了,再微調契合與先前已定位喇叭的聲音畫面,等到調到感覺聲音畫面最大時(干擾最少),就定下來;接下來再在聆聽位置聽,看聲音(樂器、人聲)是不是在中間,然後再微調喇叭的位置,回來動,聽聲音變化,這時喇叭最佳位置大概會在 5平方公分之內,這樣的動作來回幾次,多幾次會越來越精準,也會越來越有心得,完成後不管怎麼微動,聲音都會變差,這就是在你可動範圍內,你家空間最佳的聲音了。我這樣講好像有點摸不著頭緒,不過沒關係,就做,剛開始確實不容易,多做自然會知道了。(耳功訓練,可參照前面練耳朵口味的方式)

五、以上的方式,是先整合單一喇叭直接音與牆反射後間接音的時間相位,然後再整合兩個喇叭聲音畫面的時間相位,若是時間相位契合,干擾少了,自然整體聲音會清楚。雖然這一切用的是耳朵,但相信自己,而這部份用儀器,恐怕也很難。現今有很多玩家在發聲區做吸音柵板,主要的也是讓喇叭側(及後)發出的聲音,做第一次反射的吸收,使得主向音(直接音)比較不易受到干擾,方便調音。但也不能完全吸收第一次的反射音,還是有部分的聲音會反射(間接音)回來,可是在喇叭四週做了太多的吸音(不是完全不做),殘響會差,聲音比較不活,而且牆面凹凹凸凸,聲音舞台內容會較亂;所以我說要特別注意,總之不管怎麼做,最後還是要喇叭擺位。另外有的人在空間(牆)擺上許多所謂的調音道具,如X鐘、彈珠……等,這不是畫面整合,是調整空間聲音,而小弟的經驗是大部分所加強的是中高音的頻段,這是人耳比較敏感的部份,乍聽之下好像清楚,此時不妨注意一下低音(超低音)的延伸的狀況及舞台支撐和底部的細節,看有沒有變少。低音(超低音)關乎著聲音規模、類真度、耐聽度。音響花大錢的地方也是在這裡,是說:千金難買好高(泛)音,萬金難買好低音(超低音)。這部份變差了,是很大的損失。

六、若是家裡空間允許或是有獨立的空間,那就比較方便了。先把喇叭對稱擺在房間內,若是三分之一可以的話,就先擺擺看。室內擺設儘量依中軸對稱,發聲區也儘量淨空,喇叭先正擺(不要角度),面對聽者,先聽低音(超低音),看低音的量多還是少,一般越靠近背牆低音會越多,離背牆遠一點低音會少一點,找中高低音音量的平均,然後調整喇叭之間的距離,看兩個喇叭中間聲音太擠還是太鬆,同時聽音場與舞台的比例,若是差不多,就可照前面的調法來操作。

七、空間聲音較活的,要調出一根針的敏感度比較容易,較悶的就比較難。若是空間可以稍微處理,調音可以到第三層,而一般客廳的空間要達到第三層,不太容易。

以上之操作,文字很難說清楚,大家不妨試試看,不能體會的,就問吧!

PS. 本篇文章出於"TUNING 調音小棧
相關討論請至"音響好好玩~發燒閒談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