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

音響好好玩--平衡式喇叭擺位法(一)

作者:向精業

接下來我們來聊聊,平衡式的擺位法。

一、一般到音樂廳聽音樂,會同時聽到直接音(舞台部分)及反射音(音場)群;舞台在音場裡,台上樂器(人聲)所發出來的直接音,從傳統樂器(人)可發出音頻範圍來看,最高約只在6500Hz(電子樂器除外),而我們可聽到的範圍是20Hz到20000Hz,那其它的聲音就是間接音了。錄音的時候,會把這些聲音一起收錄,所以唱片內,我們會聽到模擬現場的所有聲音。

二、以前我們在做器材評論時,發現不同的器材,在同一張軟體上,音場有不一樣的情形,甚至連形狀也不同,為了更精確(相對性)來描述,我們把它再細分為:音場高度、音場深度、音場寬度、音場規模感,音場比例,後場透視度、堂音、底度等;如我們有時聽到的低音(超低音),感覺往下鑽,鑽到了地底下,這就是底度的情形。

三、另外我們又發現,音場與舞台有比例大小的問題, 像是我們去聽現場,坐在較前面位置,感覺上舞台比較大;坐在後面一點,感覺舞台比較小,而相對音場比較大;而隨著器材不同,同一張唱片也有此現像,因此我 們再將它細分為音場與舞台比例,像是音場大,舞台小或是舞台大音場小等。這些如果用空間感來形容,不能說不對,但好像就沒有那麼到位了。

四、早先我們(幾個玩家朋友)到音樂廳聽時,常常感覺到位置不同,聽到的聲音也不太一樣,而各個音樂廳的聲底也不同,於是我們就去找位置,看哪裡可以聽出好的音場,也可以清楚聽到舞台的地方;後來發現當直接音與間接音達到了一個「平衡」點時,聲音最好聽,也最耐聽。事實上音樂廳並不是每個位置都好聽,每個人對所謂的「平衡感覺」也會有些差異;於是我們又找了很多的玩家或是不玩音響的朋友去音樂廳找,事前不告訴他我們的感覺,以國家音樂廳為地點,請他們找自己認為比較好的位置在哪裡;結果統計下來,不是在最中間,也不是在最前面,大概是在二樓20排到24排,9、11、13、15、17的位置,也就是以22排13號的位置為中心,向外放射25個位置左右的區域,與小弟的感覺,最好22排13、15號位置的範圍很接近,當然這是指聽一般有編制的交響樂而言,聽獨奏或是演唱,為了更接近奏者,觀察聲音表情,還是以近聽較好;因此我們認為,一般人耳對好聽聲音的感覺,不會差很多,於是就把這「情景」稱之為~平衡~。

五、有了這些初步後,我們就想如何的把它帶回家,就像坐到好位置一樣。音響廳我們找位置,家中我們位置固定,那就用發聲的喇叭來找我們,這牽涉到喇叭與空間的互動,經多次實驗後,小弟為自己訂的說法稱之「與空間的對話」,是說用喇叭聲音與空間(自己的)做契合的動作。

六、隨著不斷的試驗,也有進展,小弟就粗略的把它分為幾個階段,第一階段:「達到平衡」,這屬基本功的階段,也就是空間接納了喇叭的聲音;當達到平衡時,我們在發聲區放根針,聲音會改變,隨著位置不同,聲音也不同(證實這現像不只我一人,還有不少);這時人聲的嘴型也對了,甚至肚腔的共鳴也聽的到,與嘴型的相互呼應也自然了。小提琴不會再喳了,連箱體與弦的共鳴也合諧了,鋼琴敲打的細節及氾音延伸也多了。此時若有發現覺得不太好的東西,像是聲音乾,硬,結像力不夠好,場面不夠大等,就是有必要調整空間軟、硬、吸音的時候,若是還要更好,那就要走換器材及周邊的路。

七、通常錄音師錄音,最後的階段會再做試聽及微調的動作,也要經過頻率響應測試,出來唱片的聲音應該不會有喳、包,或是散不盡的情形,可算是平衡;雖然製作時有的低音加強,有的高音加強,但是聲音的延伸性還是平順的,若不如此,唱片聲音有個包,讓大家聽的到,誰買!一般器材設計生產時,也會做試聽,大部份的器材(包含喇叭),有點等級的,都有經過測試後才上市,所以也算平衡;若是家裡有喳、包,那就是調教與空間的問題了。

八、平衡階段(基本功)還有分等級,像是只用一對喇叭來玩的話,算是初等;因為有些喇叭不是很大,低頻所能發出的聲頻,只有到 4、50Hz,有時我們希望聽到唱片裡低於此頻段的東西時,就有加超低音需要。大喇叭,低音單體有的12吋以上,是可以發出低於20Hz以下的低音,但是大喇叭難伺候,相對要大的空間,若不,所發出的能量,房間小散不盡,會轟轟的,尤其在大場面大音量的時候,重低音不等於超低音,低音股成一團,延伸不順,不但不好聽,反而更難聽,這也是我說的「選擇適合自己空間的喇叭,千萬不要貪心,尤其是要在小房間放大喇叭」。當然大喇叭有它的優勢,光規模感一點就讓小喇叭望塵莫及。

九、加了超低音以後,超低音可以控制音量,其它還有分頻、相位。有的超低只有音量,分頻可調,那相位就只有靠擺位來調整,但即使有相位調整,也要做與空間契合的工作;這時的發聲器不再是兩個,變成有三或四個了(小弟用兩個超低音,一個聲道一個,比較符合聲道分離,但超難搞),這裡面超低音與空間的對話、與主喇叭的呼應,音量、分頻、相位的契合,都是要細細的去Turing,也就是我說的高於初等的玩法。超低音調的好,不感覺超低音的存在,但是關掉超低音,會發覺聲音缺的一大半,而且是最重要的一半,這也是我先前說的,萬金更難買好低音(超低音)的了。在好的狀況下,低音平順散的盡,高音也更延伸更細緻,舞台有支撐,樂器型體更明確,人聲更潤、更接近真實,也更好聽、耐聽;而鼓的聲音,ㄉㄨㄥ咚的發生順序都可聽到,更別提鼓皮QQ的震動聲了。超低音調整,音量、分頻、相位三樣,會互相連動,要達到契合,要耳朵細細的聽,多方面配,慢慢的調,必須先有調到只用一個超低音成功的經驗,才有辦法調兩個(因為參數更多),所以我說超難搞,但是調好了,比一個不之差了多少…!而這些都只能靠耳朵,儀器也沒辦法。

十、基本功的後面還有中階功、高階功,每個階段功又有分等級。由於篇幅的關係,等到大家經歷基本功之後(也許有人已經到頂,那就不用看了),再來講其它的。

PS. 本篇文章出於"TUNING 調音小棧
相關討論請至"音響好好玩~發燒閒談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