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

音響好好玩--瞭解聲音現象(三)--時域

作者:向精業

在許多音響討論中常看有談到「時域」的問題,今天我就以實際聆聽經驗來分享。時域從另方面也可說是相位、發聲順序。

我們聽的音樂是聲音畫面一個一個連續傳遞過來,它是有時間次序的。聽現場,畫面依次連貫,沒有時域的問題(直接音與反射音有時也會有一點);但是聲音畫面經過錄製、後製、儲存、重播後,時間畫面就會產生前後重疊或是分離的現象,以下就聽感來判別。

1、首先準備兩對訊號線,一對多蕊,一對單蕊。先聽人聲,最好是獨唱,注意人的 BODY感,看哪個實體感好,人的形體輪廓哪個較具體,哪個有毛邊。嘴的發聲及細節,哪個唇齒較清晰。接下來聽小提琴,一樣聽獨奏,聽琴絃擦弦聲的實在感,看哪個較歷歷在目,哪個是一群弦音帶過,另外也聽琴箱的 BODY感,哪個較明確。接下來聽樂團,最好是交響樂,哪個層次較好,哪個樂器的定位感較佳;最後聽鼓聲,ㄉㄨㄥ咚的發聲順序,哪個交代的較完整。

2、其實時域(發聲順序),於軟體錄製、製作時已經被弄得不堪,在重播端,還是會再次被器材弄得更不好,前端我們管不到,作為唱片演奏的部份,只好有一點是一點,而這些都聽的出來。

3、小弟的經驗,以上的方面以單蕊線為優。當輪廓明確、層次清楚,我們感覺舞台較直接,接觸感好,聽音心裡較安定,也會耐久些。說法是,聲音畫面經線材傳遞,若是多蕊,畫面會分開進入每一蕊而形成多個,傳到線尾後,多個畫面不會在同一時間到達,前後的畫面會重疊,以致聽起來毛邊多,較不明確;而單蕊只用一條來傳遞畫面,聲音的時間畫面<相對比較>不重疊。各位試驗後聽感若有相異,可以提出討論;另外電源線與喇叭線也有類似的現象。

4、類似以上的實驗,我們也可以在其它部份來做,如:
A. 單材線與包覆線(例:銀包銅或金包銅)
B. 單端放大與推挽放大。
C. 有負回授與無負回授
D. 零件(電容、電阻)的串聯與並聯。
E. 單單體揚聲器與多單體揚聲器。
F. 直熱與旁熱。
G. 三極管及五極管。

5、單蕊線會因線材的粗細,有高低音比例不一樣的情形,因此需要選擇合適的線徑,調(音)教上較費功夫。器材製作零件採用並聯,取不同的值數的來並,以電容來講,數值低的高音好,高的低音好,兩(多)相運用,這樣聽起來感覺頻響寬些,但 FOCUS 會較差,零件若不
並聯,要調的好,選材也是一樣要費功夫。調音時,時域與頻域間的取捨,就是各人的喜好了。

6、另外單單體揚聲器 FOCUS 會較多單體揚聲器好,但聽感上頻寬就會窄些。在香港、日本就有一大群燒友是單單體的忠實擁護者。音響器材中揚聲器是最弱的一環,一般器材是電作功,揚聲器是機械性的能源轉換,在機器端因做法不同,聽感頻寬或許有些差異,但要達到 20~20KHZ 都還可以,而揚聲器單個單體要達到全頻均衡表現,好像有點難(我指的是聽感而言)。因此小弟的作法是器材(擴大機、線材)端用單蕊(包含機內配線)、單端、單三級直熱、精挑零件不
並聯、無負回授;而在揚聲器端採用多個單體,讓音樂可以全頻段充分展現。這樣頻域與時域,好像都可以顧到一些吧!

7、以上純屬個人經驗,僅供參考。

PS. 本篇文章出於"TUNING 調音小棧
相關討論請至"音響好好玩~發燒閒談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